地質鉆探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勘探技術,主要通過鉆機從地表向地底鉆探,在地層中形成圓柱狀的鉆孔,在通過配合其他技術例如碳元素衰減測定等,加上地質構造形成的規律來確定該地質的相對年代。相對于發掘工程,它能節省很多時間,且對于地下文物等的破壞相對較小,可以使現代發掘工程的墊腳石。通過對于古代地球地層的研究,可以對于地球將來的氣候變化做出科學性的預測。
1 鉆探技術的發展現狀
由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礦藏的需求日益增加,礦藏不僅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是我們發展例如電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新的突破點。也許從某些稀有元素中可以找到現在的技術難關的攻克的方法,對于增強國防,技術創新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所以為了滿足對了礦藏的需求,各類勘探技術得到很大的發展空間,鉆探技術亦是如此,而且現階段我國的地質工作得到了國家與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更是讓鉆探技術發展的異常迅猛。
2 鉆探技術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2.1 鉆探技術設備的不完善,自動化程度不過關
我國的鉆探設備基本上都是基于原有老式設備的基礎上改造的,設備全自動化程度不高,設備過于繁雜笨重,在運輸搬遷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2 當下的設備的通用性也有待提高
往往一種鉆探設備只能滿足某種特殊行業的專業需求,對于跨行業的運用能力與國外的鉆機相比差距還相當大,如果能解決好這個問題,那么又將是鉆機設備改進邁進的一大步。
2.3 操作人員的人為因素
由于現在經濟體制的變革,絕大部分的勘探隊伍正逐漸走向企業化、私有化,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潤,工人都是雇傭的廉價的農民工,因為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這些所謂的技術工人的操作是在讓人憂心,說不定一個簡單的疏忽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可能對于一些地底的文物古跡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這不僅僅是開發商的經濟損失,更是我們全人類對于古代精神文明的探索的損失。
2.4 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
安全是現在社會生產的第一位,如果保證不好操作人員的安全,又哪有人會愿意來做這項工作。由于現在對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全面,所以某些勘探隊伍在沒有探明安全隱患就盲目開始工作,這位安全生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主要表現在:①先了解危險情況以及危險等級不都全面,不夠詳盡;②由于預測事故造成的危害不全面,沒有推測災害發生后會引起的連鎖反應;③沒有針對可能出現的事故制定與之現對應的對抗措施;④沒有執行預防措施,偷工減料;⑤對于反結果進行的評價不合理。
2.5 控制系統相對落后
與國外的鉆機控制系統相比,我們的鉆機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不夠高,鉆探監測方面相對薄弱,不能夠很好的及時、準確發現鉆探工作中的突發情況,另外鉆進參數儀表等各項儀表指標還不夠完善。
3 發展趨勢
3.1 環境保護型設備
因為礦藏是不可再生資源,之前人們把注意力中在陸地鉆探上,現在漸漸的把目光都集中在海洋礦藏的勘探、開采上。海洋占了地球70%以上的面積,自然也集中了大量礦藏,但是由于深埋在海底,海洋上天氣情況變化無常,海洋洋流的周期性變化,海底的超強水壓,這些都給鉆探技術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在勘探、開采是產生的污染也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現在本來水資源就很短缺,海洋水可能是人類未來的一個重要的水源,如果在開采時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這不僅是對于脆弱的海洋生態的沉重破壞,同時更是在自斷后路,現在破壞,回頭再治理何樂而為之?所以當下發展趨勢之一就是環境保護型產品。
3.2 節能型設備
現在的大型鉆探機雖然相較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工作時依然需要耗費很多的能源,這一方面增加鉆探工作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限制了某些偏遠地區可能隱藏資源的開發利用,沒有能力進行勘探,又何談能夠對其充分開發利用?這這方面國外某些型號的機械就做的相當優秀。他們在保證了鉆探工程的質量的同時解決了能耗的問題,在這方面的突破使得在深山,高原等偏遠地區的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有了可能。如果能夠克服這一技術難關,我們就可以不用依賴國外的機械,對我們國家的青藏高原,新疆以及西北廣闊的偏遠地帶的開發,更重要的是為海洋資源開發奠定了基礎。
3.3 全方面通用型設備
現在我國主要的鉆探設備都是對于某一專業領域量身打造,通用性不強而且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這造成了資源的極大的浪費。針對對此問題我們可以著力于設計出一個相對輕便、節能、環保的鉆機原型,再加以開發與之相配套的鉆探部件,這樣通過更換鉆探部件來滿足不同行業,對于鉆探作業的不同方面的各種需求。這樣做更加符合環保、高效的新時代的需求。術業有專攻,也許各個行業對于自己行業的不同需求可以促使各種鉆探部件有更加長足的發展,因為不用考慮基礎設備,節省人力物力,把有限的資金技術投入到更加需要的部分,也許會使得鉆探行業向前邁進一大步。
3.4 全能地質探測型
與跨行業需求不相同一樣,因為地質構造各不相同,而且十分復雜沒有什么規律可循,所以間接的提高了對于鉆機本身的要求,以此來適應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既然無力改變自然,那么只能著眼于提高自己,擁有應對復雜地形的能力與方案,為之后的相關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3.5 與其它行業相結合孕育新興行業
除了勘探地理地質,水文構造,建筑地基等,應該把鉆探技術與其它可能相關的行業結合起來,例如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海邊鹽堿土地、治理山地土壤滑坡等。突破傳統的思維束縛,給這些行業帶來新的生機,也許就是因為這小小的舉動,在另一個行業帶來的將會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4 關于我國鉆探技術與工藝的一點建議
4.1 加強完善鉆探隊伍本身技術人員的自身素質的培養
例如可以通過定期聘請有著豐富操作經驗的工程師進培訓,普及機械操作要點與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做到臨危不亂。這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人是機器不可替代的,人的機動性是那些冷冰冰的機械完全不能模仿,無法復制的。通過規范相關人員的操作技術,加強學習教育來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
4.2 加強與國內為相關專業技術知識與經驗的交流
學習是提高自己最快的一種方式,既然別人做的比我們好,為何我們不向他們學習,也許我們并不能夠得到什么關鍵性的技術,也許別人的一個簡單的想法會給予我們一個良好的啟示,藉此我們對自己的技術加以調整、改進。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超過他們。
4.3 合理選擇鉆探方案,制定充分的應急措施
合理選擇鉆探方案,可以避免因為原本地質原因而引發的不必要的損失,降低工程的成本。制定充分的應急措施是為了在最壞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盡可能的減少經濟上的損失,避免更大的破壞。這應該是每個鉆探工程開工之前所必備的前提條件。
5 總 結
雖然我國現在的鉆探技術與工藝還不及國外的某些國家,但是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超越他們,所以現在認真總結分析鉆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厚積而薄發,必將無往而不勝。隨著鉆探技術的改革與工藝的更新,相信會在更多的領域有著更加廣泛的應用,鉆探技術也將會為我們未來社會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