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地層分布較為廣泛,是水利勘察中常見地層,但其地層極其復雜,在鉆進過程容易出現塌孔、掉塊、漏失等一系列影響鉆進的問題。目前砂卵石地層主要的鉆進技術有金剛石鉆進厚壁或薄壁套管護壁、潛孔錘鉆進等技術。取芯鉆進通常以金剛石鉆進技術為主。而常規金剛石鉆頭存在鉆進速度緩慢,鉆頭易損壞等問題,并導致取芯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雖然廠商和技術人員從強化鉆頭保徑、突出水口設計、采用不同粒度金剛石搭建工作層等方面研究設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砂卵石地層的復雜性,效果不甚理想。
鉆頭磨損及原因分析
金剛石鉆頭的磨損包括正常磨損和非正常磨損。正常磨損就是金剛石出露量合適,無脫落、胎體沖蝕正常等。而金剛石鉆頭的非正常磨損通常包含以下幾種情況:
(1)底唇面被拋光。原因是巖石堅硬、致密、研磨性低;選用的鉆頭胎體太硬,金剛石品級較低;金剛石濃度太高;鉆壓不足、轉速偏高。
(2)鉆頭胎體表面輕微燒結。原因是金剛石品級太低,很快磨平;鉆壓過大、沖洗液量不足,胎體表面與巖石強烈摩擦,產生較高溫度,導致輕微燒鉆。
?。?)胎體斷面形成溝槽。原因是鉆頭出刃小,壓入巖石后,沖洗液難以通過;鉆壓過大,冷卻不良,排粉困難,重復研磨胎體,端面溫度升高,出現微燒,惡性循環的結果,出現拉槽;或金剛石覆蓋不完全,或金剛石脫落;孔底有金屬或硬巖碎塊。
(4)鉆頭磨出內、外臺階或錐形。原因是在硬巖層中擴孔鉆進,造成外緣磨損;在硬、碎巖層中鉆進,鉆頭內外緣金剛石掉粒或剪斷;發生巖芯堵塞或重復破碎;用鉆頭掃探頭石、脫落巖芯或殘留巖芯,或脫落的套管接頭。
?。?)胎體嚴重損壞。原因是下鉆碰到鉆孔換徑臺階、探頭石、脫落的巖芯;鉆頭在縮徑孔段受到擠壓;在裂隙發育地層鉆進,鉆壓過大,轉速過高,沖洗液量不足,使胎體產生裂紋,進而發展成掉塊。
?。?)胎體出現裂紋。原因是壓力過大,巖芯自卡。
(7)鋼體嚴重磨損。原因是鉆孔坍塌、掉塊、或孔底巖屑過多,嚴重磨損鋼體;卡簧座與鉆頭胎體之間的間隙太大,磨斷鋼體,使胎體留于孔內。
?。?)水口嚴重沖蝕。原因是巖層研磨性特別高;沖洗液中含砂量及流速過高;胎體耐磨性偏低。
砂卵石地層結構疏松、粒徑不均、軟硬不均、孔隙大、破碎、漏失。鉆進中極易出現各種問題,且這種地層特性對鉆頭造成的損耗更大。金剛石鉆頭在鉆進這類地層時竄動比較厲害,鉆頭胎體受沖擊較大,鉆頭磨損快,壽命短,掉塊現象嚴重,造成大量金剛石鉆頭非正常磨損。在砂卵石地層鉆進中常出現的非正常磨損是(3)~(8)。
鉆頭應用及問題分析
(1) 工程概況
工程位于青海某工區,地層主要為砂、卵礫石和砂層,局部夾有厚度小于1m的粘性土透鏡體,松散堆積物厚度可達300m。卵石成份主要為砂巖、花崗巖、石英巖、輝綠巖等深色火成巖,卵石粒徑多在20mm以上,含量達80%以上。
(2) 鉆頭參數
在該工區主要應用了市面上常見的兩種金剛石鉆頭A和B。其共同點是采用碳化鎢為胎體材料,硬度為52,底唇面性狀為平面形,其它不同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A和B金剛石鉆頭參數
規格(mm) 內/外出刃(mm) 水口數目(個)
/寬度(mm) 內/外保徑
數目(個)
/高度(mm) 工作層高度(mm) 金剛石粒度(目) 金剛石濃度(%) 鋼體厚度(mm) 鋼體長度(mm)
A/94/68 1.5/2.0 8/5 3/3/5 7.3 80-100 110 7.75 121
B/94/70 2.25/2.0 10/5 4/3/5 11.2 40-80 120 5.15 80
(3) 鉆頭應用情況
A鉆頭平均鉆進效率1.88m/h,平均壽命24.2m,機械磨損和研磨磨損嚴重,胎體出現拉槽,鉆頭端面與內外徑磨損情況不同步,鉆頭提前報廢。其中內出刃磨損后剩余0.3~1.0mm,外出刃剩余0~0.5mm,工作層高度剩余0~4.5mm。分析原因是整體結構設計不合理,以及胎體材料和加工工藝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A鉆頭整體性能存在較大缺陷。
B鉆頭平均鉆進效率2.45m/h,平均壽命40.2m,胎體出現拉槽,胎體出現崩裂掉塊,水口沖蝕。其中內出刃磨損后剩余0.2~0.8mm,外出刃剩余0~0.5mm,工作層高度剩余3.5~5mm。出現2次掉鉆頭事故。B鉆頭相對于A鉆頭各方面性能有所提高,但其壽命相對也較短,主要是胎體材料和加工工藝的原因。鋼體厚度較薄,導致胎體與鋼體連接不牢固,使得胎體出現崩裂掉塊。鋼體長度較短,鉆進過程中,硬質顆粒反復研磨絲扣位置,導致2次掉鉆頭的事故發生。
鉆頭的改進與應用
通過對A和B鉆頭的應用情況對比分析,在心鉆頭的改進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內外出刃。B鉆頭內外出刃的設計較好地保證了鉆頭的鉆進效率和使用壽命,因此在新鉆頭上沿用B鉆頭參數。
(2)水口方面。水口數量與寬度對鉆頭冷卻與排粉效果影響很大,間接影響鉆進效率與鉆頭壽命。通過對A、B鉆頭水口損壞情況分析,其水口寬度較為合適,但數量相對較少。水口數量的減少導致鉆頭唇面尺寸增加,與巖石接觸面積增大,影響使用效果。因此,新鉆頭的設計上采用增加水口數量。
(3)內外保徑。其數目、排列方式和保徑材料的尺寸對鉆頭性能影響很大。內外保徑設計的合理會有效提高鉆頭使用壽命和鉆進效率。新鉆頭保持保徑材料高度不變,采用增加內外保徑數目提高鉆頭性能。
(4)工作層高度。通過對比,A鉆頭的工作層高度較低,影響了鉆頭壽命。而B鉆頭的工作高度較高,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工作層高度的增加并沒有給B鉆頭帶來高的壽命。因此,新鉆頭的工作層高度采取了折中的方式,高度為9mm。
(5)金剛石參數。A鉆頭金剛石粒度范圍較小,對金剛石出刃有一定的影響,并且不適合在砂卵石地層使用,相對較低的濃度也影響鉆頭的性能。B鉆頭的金剛石粒度范圍較大,但材料單一,也影響了鉆頭的性能。因此,新鉆頭在提高金剛石濃度的基礎上,采用粒度為40的金剛石顆粒作為主磨料,并加80目的金剛石輔料。
?。?)鋼體厚度和高度。較低的厚度和高度影響了B鉆頭性能的發揮。因此新鉆頭采用相對較高的厚度和高度。
?。?)胎體材料。A、B鉆頭胎體材料為碳化鎢,機械強度相對較弱。新鉆頭材料中添加TiC,提高胎體機械強度。
新改進后的鉆頭,在該地區應用,鉆頭平均鉆進效率2.8m/h,平均壽命80m,非正常磨損情況相對較少。內出刃磨損后剩余1.2mm,外出刃剩余2.6mm,工作層高度剩余4.5mm。應用效果非常好。
總結
在砂卵石地層鉆進,應根據地層情況以及試鉆的情況去進行金剛石鉆頭的選擇或設計,采用最合適的金剛石鉆頭能夠取得最理想的鉆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