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熱壓法生產的人造金剛石鉆頭,經常發生的事故是:鉆頭脫環,模芯上漂,炸模,噴粉等,這些事故嚴重影響了鉆頭的質量,加大了生產制造成本,是在生產過程中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下面是筆者在二十幾年的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事故原因,并就其原因加以進一步分析及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便提高鉆頭質量,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爭取獲得更大的利潤。
2 常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2.1 鉆頭脫環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鉆頭脫環就是鉆頭胎體與鋼體分離,分離的界限是胎體與鋼體的連接部位。
(1)鉆頭脫環的事故分析:第一、鉆頭鋼體端面不清潔,是發生鉆頭脫環的一個原因。由于鋼體端面有油污、鐵銹等污物,這些物質對于胎體與鋼體進行熱分子交換時起到了阻礙作用,致使胎體與鋼體粘接不牢。第二、組裝鋼體時,在胎體粉料表面上有一層石墨粉或灰塵,也是鉆頭脫環的一個原因。第三、鋼體端面內徑沒有進行倒角,在組裝鋼體時,鋼體內徑邊緣尖角將模芯刮下一些石墨粉,掉入胎體粉料表面上,而使胎體與鋼體粘接不牢。第四、胎體粉料不清潔,混入雜物,不但是脫環的一個原因,也會造成胎體性能的改變。第五、胎體粉料氧化,除影響包鑲金剛石的能力外,也影響了胎體與鋼體的粘接牢固度。第六、在燒結硬胎體鉆頭時,過早卸壓出爐也是原因之一。第七、硬胎體鉆頭出爐后冷卻速度過快,胎體內部產生應力集中,胎體發生裂紋,也將影響胎體與鋼體的粘接強度。第八、在燒結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造成溫度不夠,壓力不足,胎體致密化不好,也是胎體脫環的一個原因。
(2)防范鉆頭脫環的措施:第一、鋼體端面要處理清潔。在配模時鋼體端面用銼、砂紙、鋸條等清除鐵銹和油污,使其端面粗糙,然后在組裝前用丙酮清洗鋼體端面。第二、組裝前底模表面、內孔用吸塵器徹底清除石墨粉等雜物。第三、鉆頭鋼體內徑端面處一定要有倒角,處理鋼體時要清除鋼體內徑的毛刺和尖角,防止組裝時劃破模芯。第四、要保持胎體粉料的清潔,散落弄臟的粉料不能再用。保存胎體粉料時要密封,使用時裝粉料的器皿要加蓋,防止灰塵落入。第五、混料前對各種金屬粉料要進行觀察,發現變色,結塊時不能再用。第六、燒結鉆頭時,要嚴格按工藝要求進行,測溫度、壓力的儀器儀表出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檢修。
2.2 模芯上漂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模芯上漂,即在燒結過程中,模芯向上位移,致使鉆頭報廢。
(1)模芯上漂事故分析:第一、鋼體內徑與模芯配合過松,是產生模芯上漂的主要原因。由于模芯與鋼體內徑配合間隙大,模芯上下活動自由,當胎體融化時,由于壓力作用溶液浸入模芯底部,迫使模芯上升,造成模芯上漂。第二、模芯與石墨唇墊配合間隙過大,也是模芯上漂的一個原因。第三、加全壓時間過晚,也會導致模芯上漂。
(2)模芯上漂防范措施:第一、模芯與鋼體內徑配合間隙應在0.05—0.1mm之間。即用手可以壓入,又不能自行脫出,模芯能自行脫出的不能使用。第二、模芯與唇墊配合要合適,即在公差范圍內緊密配合。第三、在燒結過程中加全壓應在650℃之時,不能拖后。
2.3 炸模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炸模,即在熱壓燒結過程中,底模炸裂致使鉆頭報廢。
(1)炸模的事故分析:第一、鋼體外徑與底模配合間隙過小,由于二者線膨脹系數不同,在升溫中必然炸模。第二、燒結過程中,模具位置處在了感應圈的下部,升溫時鋼體受熱快而溫度高,底模受熱慢而溫度低,即使配合間隙合適也易炸模。第三、燒結過程中升溫速度過快,由于磁性作用也會產生鋼體與模具升溫不同步,造成炸模。第四、石墨本身有裂紋,在配模時又沒有發現,也是炸模的一個原因。第五、石墨本身的抗壓強度低或作為底模的石墨料直徑不夠大而導致炸模。因為底模所受側壓力是正壓力的1/4左右,底模壁厚太薄也易炸模。
(2)防范炸模的措施:第一、鋼體外徑與底模的配合間隙是個關鍵,在配模時,要嚴格檢查底模內徑與鋼體外徑的尺寸是否符合圖紙尺寸要求。第二、在燒結過程中,組裝模具一定要置于感應圈中心,要嚴格控制升溫速度,特別是20~600℃區間,不同規格鉆頭,升溫速度應控制在3~10℃/s之間。第三、配模時要詳細檢查底模是否有裂紋,發生裂紋即報廢,在退模時不要強敲硬摔,防止底模破損。第四、石墨抗壓強度低于45MPa的一定不能作熱壓燒結的底模模具使用。同時做大直徑鉆頭時要用石墨直徑大些的石墨底模,一般石墨底模直徑D=(1.8~2)倍的鉆頭規格直徑。
2.4 噴粉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鉆頭噴粉,是指鉆頭在燒結升溫過程中,胎體粉料由模具中噴出,造成鉆頭工作層粉料混亂。發生這種情況時,應立即關機,拿下組裝模具,冷卻后,將胎體粉料過篩,取出金剛石和聚晶,重新進行組裝。
(1)噴粉的事故分析:第一、噴粉的原因主要是粉料、模具潮濕而致。噴粉多半發生在夏季潮濕季節,盡管模具經烘箱烘烤,取出后仍然在吸潮。第二、另一個原因是升溫太快,產生氣體多,排氣不暢造成噴粉。第三、在混合有金剛石的粉料時,在潤濕金剛石過程中甘油放的量過多也是噴粉的原因之一。
(2)防范噴粉的措施:第一、防止金屬粉料受潮。金屬粉料要密封保存,儲存器內要放干燥劑。第二、要嚴格控制燒結時升溫速度,一般應在2~3℃/s之間。第三、如果粉料受潮,在燒結時先不加預壓,升溫速度控制在2℃/s以下,讓模具中氣體緩慢排出,當溫度達到300℃時(即鋼體表面顏色開始發藍時)加預壓,再提高升溫速度。第四、配好的底模、模芯、唇模墊應放在烘箱內進行干燥,而后再進行組裝。第五、雨季組裝好的鉆頭到燒結時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4小時,以防模具吸潮后又發生噴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