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文獻
錨桿支護作用機理有哪些發表時間:2024-02-14 22:13 錨桿支護作用機理有懸吊作用、擠壓加固作用等。 懸吊作用是錨桿穿過軟弱、松動的巖層,錨固在深層的巖層上,從而將不穩定巖層懸吊在其上部較穩定的自然平衡拱上。擠壓加固作用就是安裝在圍巖中的錨桿在其受力后,可在其周圍一定范圍內形成壓縮區,在系統錨桿中,多個壓縮區相互重疊從而形成一個連續的壓縮帶,使已破碎的巖層具有整體性或近似整體性,提高了其整體的強度和承載力。 組合梁(拱)作用就是依托插入巖層內一定深度的錨桿的徑向力作用,將多層薄層狀巖層擠緊組合起來,增大巖層間的摩阻力,形成組合梁(拱)結構,使該結構的抗彎剛度和強度得以提高,增強巖層的承載力。 錨桿支護的設計要求 桿體材料宜采用Ⅰ、Ⅱ級鋼筋,鉆孔直徑為18—32mm的小直徑錨桿的桿體材料宜用Q235鋼筋。桿體鋼筋直徑宜為16—32mm,桿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水泥砂漿時不小于8mm,采用樹脂時不小于4mm。桿體直徑大于32mm的錨桿應采取桿體居中的構造措施,水泥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M20,對于自穩時間短的圍巖宜用樹脂錨桿或早強水泥砂漿錨桿。 桿體材料宜用Ⅱ級鋼筋桿體直徑為16—32mm,樹脂錨固劑的固化時間不應大于10min,快硬水泥的終凝時間不應大于12min,樹脂錨桿錨頭的錨固長度宜為200—250mm,快硬水泥卷錨桿錨頭的錨固長度宜300—400mm,錨頭的設計錨固力不應低于50kN,服務年限大于5年的工程應在桿體與孔壁間注滿水泥砂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