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文獻
錨桿補樁技術發表時間:2025-07-24 11:41 由于受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等因素及地下障礙物等原因的影響,工程建設中缺陷樁仍時有發生,尤其是III類樁樁身有明顯缺陷,對樁身結構承載力有影響,不能滿足結構使用安全和耐久性的要求,盡管III類樁常采用壓漿補強、管樁接樁、增大承臺等方案處理,但遇到深層斷樁或缺樁的情況,仍需要采取其他處理方法,因此很值得探討。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設計概況 武漢某大型群體工程總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含11棟塔樓和5層裙房,地上26~33層,地下室2層。該工程塔樓采用φ800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有效樁長33.6~36.1m,Ra=4300KN,選用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作為持力層,要求樁端進入持力層不少于0.8m。 本工程所在場地地下有大量原有建筑鋼筋混凝土老基礎,且開挖深度范圍內土層大部分為淤泥質軟土,給工程樁施工帶來較大的困難。 1.2 缺樁情況 該工程某棟塔樓在土方開挖清底后,發現2-2軸/2-F軸ZCT7承臺的其中一根灌注樁(AG3-121)樁位及其附近,未見到樁頂及樁身鋼筋,判定為缺失。 該樁附近地質情況是:地面以下至4m范圍內為雜填土、流塑狀的淤泥和粘土,4m以下為6~17m厚的軟塑或流塑狀的淤泥質粉質粘土,再往下為粉質粘土混粉土,粉土夾粉砂、粉細砂、中粗砂混卵礫石以及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等。 2 缺樁產生原因分析 2.1 地下障礙物影響 該樁附近場地原為3至5層的廠房及居民樓,采用預制方樁和灌注樁基礎。施工過程中,多次因地下障礙物原因,造成設計樁位必須進行偏移和重新鉆孔或灌注作業??赡芤虼艘饦段恍鑸笤O計偏移,而后因鉆機轉移疏忽導致缺樁。 2.2 惡劣天氣影響 樁基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曾遇到暴雨影響,施工便道由于坡度起伏,雨天路滑,造成混凝土運輸困難,無法保證下料的連續性,進而導致深層斷樁。 3 缺樁處理方案 3.1 初選處理方案 根據以往工程經驗,并結合缺樁附近的周圍環境,初步選定的處理方案有:重新補樁、增大承臺、錨桿樁補樁等,通過可行性分析和經濟技術對比最終確定處理方案。 3.2 處理方案比選 3種處理方案比選見表所示。 3.3 處理方案選定及可行性分析 通過上述處理方案比選,由于錨桿樁主要為在底板施工完,特別是主體上到一定階段后進行施工,故工人有良好的作業環境,對工期也不會造成影響,最后業主、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研究決定采用錨桿樁補樁方案。 4 方案實施 本工程共設補強錨桿靜壓樁10根,錨桿靜壓樁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450KN(截面300×300)。壓樁力為900KN。樁端以(4-2)層粉細砂層為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1.5m。錨桿靜壓樁預留孔14個,考慮到防止因如遇到地障而需重新打樁,故其中有4個作為備用孔。 錨桿樁施工時采用油壓值和樁長雙向控制, 以油壓值為主。 預制錨桿靜壓樁,樁身采用混凝土,采用焊接鋼接頭,樁段長2.0m。錨桿采用8.8級高強度螺栓,錨固入承臺內長度不小于40d,在基礎底板施工時由錨桿樁施工單位配合埋設,每樁4個,采用Φ30/32錨桿。錨桿錨入承臺的長度為1280mm(錨桿與中部鋼筋網固定)。錨桿露出承臺頂面長度不小于120mm。 本工程施工條件為:聯合承臺施工完畢且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錨桿靜壓樁施工。 錨桿靜壓樁壓完后,封樁前應鑿毛和刷洗干凈樁頂側表面后再涂混凝土界面劑,焊 |